经口腔机器人在口腔颌面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及体会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先后开展经口腔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 TORS)切除软腭肿瘤、咽旁肿瘤和口咽部恶性肿瘤,为TORS 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的进一步应用积累经验。研究方法: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软腭良性肿瘤、咽旁肿瘤和复发性口腔口咽癌施行TORS,并对近10 年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手术体会,研究TORS 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研究结果:3 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TORS,术后病理诊断分别是:左软腭错构瘤、左咽旁多形性腺瘤、左口腔、下咽部原位癌。与我科既往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TORS 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特别是避免下颌骨劈开术所有的创伤大、影响面部外形等不足。但由于前期对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操作不够熟悉、手术进路的解剖结构不够熟悉、经验不足,尚未体现TORS 的视野清晰、操作灵活等优势。复习近十年文献:TORS 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口咽癌的治疗,特别是早期口咽癌(T1-2),可能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或同步放化疗成为早期口咽癌治疗的首选;二是对原发灶不明头颈癌的诊治,TORS 可大大提高原发灶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在咽旁肿瘤切除术上TORS 优势并不明显,颞下窝肿瘤仅仅限于肿瘤体积小、经验丰富的术者。研究结论:TORS 可以完成口腔深部肿瘤切除,特别是在早期口咽癌切除上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研究目的:目的:评估下颌前份牵张成骨治疗特发性髁突吸收(ICR)继发下颌后缩的疗效.研究方法:方法:2012-2018 年期间治疗了3 例ICR 患者,每位患者治疗前先对髁状突的吸收活跃期进行评估,术前患者头颅CT 可见髁突外围明显骨白线,表示髁突处于改建静止期,可以进行治疗.术前通过计算机模拟行下颌前份牵张成骨,确定牵引的方向及距离.同时三维快速成形打印颅骨设计个性化牵引器.对三位ICR 患者采
研究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面部复杂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收集2012 年1 月—2017 年1 月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复杂面部畸形病例中,应用牵引成骨技术辅助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病例7 例,男性3 例,女性4 例,平均年龄21岁,手术一期植入内置式牵引器,术后一周开始牵引,牵引结束后3-6 月再行二期手术。随访观察2-4 年。研究结果:7 例患者均完成牵引成骨,所牵引成骨处
研究目的: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10 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 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路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牙合板与导板,指导手术,手术后2 个月进行面部对称性及手术精确度评价.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虚拟设计、牙合板和导板三维打印以及正颌手术,偏颌畸形患者术后对称性明显改善,术后CT 模型与术前设计
研究目的:慢性鼻通气障碍可引起上颌横向发育不足,应用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术矫治其错颌畸形的同时能否改善鼻通气功能仍具有争议性,本研究将对此进行系统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 以及Cochrane databases 相关文献,纳入标准为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术矫治上颌横向发育不足,年龄>16 岁.检索时限截至2018年7 月16 日.比较的变量
研究目的:采用三维和二维的测量方法,探究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下颌骨牵张成骨对后气道间隙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纳入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行螺旋CT 检查,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后气道间隙各个部分的三维和二维变化研究结果:牵张成骨术后后气道间隙的三个分段,口咽、舌咽、喉部,体积和面积均有提高,总体来讲气道体积改变较面积改变更大,口咽和舌咽节段体积改变较大,喉部二维和三维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部术后后气道间隙
研究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规律,为手术方案设计做出指导.研究方法:收集我科接受正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30 例,其中男性11 例,女性19例,平均22.6 岁,30 例患者均接受上颌骨LeFortⅠ截骨前徙术,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ilateral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退术,在术前2 周内(T1)
研究目的:探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4 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联合治疗前(T)、BSSRO 术前(T0)及BSSRO 术后1 周内(T1)、术后1 月(T2)、术后6 月(T3)及术后1 年(T4)时行CBCT 扫描,并检查和记录关节症状,在水平位、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和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