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损伤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探讨综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共有53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男35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小时~2天,于人院后第1、3、5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K+、Na+、Cl-、尿素氮(BUN)及肌酐(CREA)等生化指标,同时留取第1、3、5天尿标本,记录24h尿量,检测24h尿Na+总排出量,观察不同节段、不同程度颈髓损伤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对重度患者对伤后8小时内入院患者进行常规"甲强龙"冲击疗法,患者轻度低钠血症患者给予口服补钠,监测血钠;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静脉滴注3%氯化钠,速度不超0.1ml/(kg·min),并结合患者全身情况适量口服补充氯化钠胶囊,如患者可自主进食,可逐渐加大口服补钠比例,根据24h尿钠丢失量和血钠确定补钠量,同时检查血钠,如补钠效果不佳,可同时静脉应用地塞米松;补钠同时,进行钙离子检查并进行低钙纠正,以静脉应用为主,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静脉蛋白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19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56岁。按照AO骨折分型:C1型6例;C2型6例;C3型7例。合并胸外伤3例,其他肢体骨折5例。结果 19例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0周)。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50°,背伸45°,尺偏25°,桡偏10°,旋前65°,旋后50°。平均掌倾角从术前-10°
目的 研究南方医院就诊患者跟骨骨刺的临床特征,以及足部影像学参数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研究跟骨骨刺产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行负重位跟骨侧位X片、轴位X片和踝关节侧位X片检查的416例就诊者的影像学资料,由3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独立地使用医院图像获取与传输系统(PACS)搜集跟骨骨刺患者及正常人的相关资料,根据性别、侧别、年龄分组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DPVNS与联合术后放疗的复发率和关节评分的差异。[方法]对92例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首次治疗的单侧全关节内(无关节外病变)DPVNS,87例术后1月复查MR滑膜切除干净无DPVNS残留征象,并完成24个月以上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AG)组40例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AG+RT)组47例,根据DPVDS病变部位分为膝关节前关节囊型、后关节囊型、
目的:EOS发病早,发展快,侧弯加重不易控制。针对EOS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公认的生长棒是治疗EOS较好的方法。但国内对于EOS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本文重点研究一种滑动生长棒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缺点,进一步为EOS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髋关节直接前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患者恢复迅速,术中即可比较双下肢是否等长,但由于该入路行髋关节置换国内刚刚起步,不为大多数关节外科医生所熟悉,常用于简单初次的髋关节置换术,对于DDH继发的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经验有限。本文初步总结经前侧入路对DDH导致的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疗效和优缺点。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对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6月,本院门、急诊收治肩关节初次脱位病人43例(均可手法复位)、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疼痛者6例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于手法复位后2周起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促进患者康复,每2日治疗一次持续15次。并于首次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4周分别
目的:探讨影响环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对发生原因和诊断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5月到2016年7月本院诊断环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206例,术后出现下肢DVT患者102例,未发生下肢DVT患者104例。通过观察性别、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折部位及致伤因素等与DVT发生具有影响的因素,分析其与DVT的相关性,同时分析D-二聚体(D-D)在手
目的:评价动态核磁共振(MRI)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及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10例有颈脊髓症状的患者,常规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间盘退变及脊髓压迫,但核磁共振(MRI)检查病变节段与临床症状、查体不符,遂行常规体位核磁共振(MRI)扫描及颈后伸位核磁共振(MRI)扫描检查,其中6例发现与查体相应节段符合的脊髓压迫加重核磁共振(MRI)表现。
会议
Objective: Osteoarthritis(OA)is not only a cartilage disease but also accompanied by pathologic changes in bone beneath cartilage.Subchondral bon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
目的:提高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同时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结合我科近期一例前交叉韧带陈旧性股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解 读,总结经验,提高对其认识水平。结果:患者46岁女性,病史4月,术前诊断: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中发现撕脱骨折来源于股骨止点处,韧带挛缩,骨块较小,且骨块移行至髁间窝前方,造成术前误诊,行B-T-T ACL重建术,目前术后5月,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