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小股骨颈溶骨性病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第12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直径大小不同位置的股骨颈溶骨性病灶的股骨上段模型稳定性评价,从而对这种病灶可能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进行预测,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溶骨性病损设定为一个中空的球体缺损性病灶建立股骨颈溶骨性病损模型,根据人单腿站立的情况分析,给予股骨上段相应的关节压力,对每个模型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当股骨颈病灶直径为15mm时,位于内下方的病灶模型最大Von-Mises应力较高,病灶直径为20mm时,位于前侧和内下方的两种病灶模型最大Von-Mises应力值较高,病灶直径为25mm时,股骨颈中央和外上方的两种病灶模型最大Von-Mises应力值正常模型相近,而其他位置的病灶模型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均为正常模型的1.5倍以上。结论:病灶直径越大,对股骨上段的整体稳定性影响越大。但是病灶位置对股骨上段的整体稳定性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位于股骨颈内下方的病灶,在三种直径模型中对股骨上段整体稳定性都有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牛恒牙不同酸蚀脱矿时间处理区进行成像,利用MATLAB测量不同脱矿区的平均灰度值并进行比较,探讨平均灰度值作为参数指标用于量化分析早期龋变的可行性,为OCT技术用于定量诊断早期龋变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灰度值作为OCT的一个参数指标用于人工脱矿的研究,有利于提高OCT用于早期龋变检出的准确性并
目的:基于骶骨骨巨细胞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外科切除边界与局部复发率以及骶神经保留节段数量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8月至2008年8月间进行外科治疗的48例(男20例,女28例)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手术切除边界、骶神经保留节段、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与神经功能情况。患者手术时年龄平均34.7岁(19~74岁)。单纯后路切除肿瘤29例(60.4%)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V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有临床症状的脊柱血管瘤(SVH)患者20例,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平均43.8岁。15例伴有神经损害症状,其中脊髓损害12例,神经根损害3例;5例仅有局部疼痛。病灶位于颈椎5例,胸椎12例,腰椎3例。术前行X线片、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15例诊断明确,5例诊断不明确患者术前在CT引导
随着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多位研究者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引入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然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涉及多学科合作,粒子植入方式、排布设计、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处理均与治疗成功率密切相关,本文就这几个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目的: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脊柱MM36例。平均年龄为55.5岁(34~78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局部疼痛,伴有神经功能损害25例。26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24例病理为骨髓瘤。治疗首选化疗或骨髓移植。神经损害严重或进展迅速、脊柱不稳定者手术。放疗指征为难以控制的骨痛,有压缩骨折风险,且神经损害轻或进展缓慢。结果:16例化疗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隙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17例术后腰椎间炎患者,男9例,女8例,年龄27~72岁,平均47岁。单纯腰痛13例,其中腰背剧痛8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4例。17例有相应间盘手术史,6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尿路感染。病变节段L2/3和 L3/4 4例,L4/5 8例,L5/S15例。血白细胞计数正常13例,增高4例:均有血沉(ESR)和C-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低位直肠癌不开腹局部切除保肛疗效。方法:41例患者术前病理诊断明确,其中良性肿瘤恶变19例,其余22例。术中用5-FU500mg+MMC6mg+DDP40mg加生理盐水5-10ml注射于肿瘤基底部,然后距肿块边缘至少1cm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直肠全层和部分肠外组织。经阴道后壁径路12例,经肛门内径路7例,经会阴径路5例,经骶尾部径路17例。结果:术后切缘阳性1例,阴性40例。
目的:新辅助化疗是否允许近切缘作为骨肉瘤手术的安全切除边界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研究近切缘对接受新辅助化疗骨肉瘤患者局部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宾夕法尼亚医院自1999-2008年经治的47例骨肉瘤患者。对患者及治疗因素包括性别,年龄,MSTS分期,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外科切除缘,肿瘤坏死率,化疗方案等进行分析。近切缘定义为:肿瘤距离最近外科切除缘的距离小于5mm,平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骨肉瘤体内模型,初步筛选出骨肉瘤的高致瘤性细胞群,分析骨肉瘤致瘤性与临床病人的预后相关性。方法:利用骨肉瘤病人原代活检标本和化疗后手术标本,接种裸或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致瘤后分离移植瘤,体内接种传代建立骨肉瘤体内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高致瘤骨肉瘤细胞表型并进行病人随访统计病人生存情况,了解骨肉瘤致瘤性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建立了可以稳定传代的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种少见的肿瘤,由分化的梭形肌纤维母细胞为主,以及大量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IMT多发生于肺,但也见于肺外的各种组织器官。有报道称IMT有发生于骨、下颌骨、脊椎、骼骨和骶骨,但发生于肌肉骨骼系统仍属少见。本文收集了3例发生于肢体的IMT患者。通过对其发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综述,以提高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有利于明确治疗方案,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