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中计算土地面积的代数精确度

来源 :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数值分析方法讨论了用坐标进行面积计算的代数精确度,提出梯形公式的代数精确度为1,Simpson公式的代数精确度为3.在测量本身的误差不考虑的情况下,直接用坐标计算面积的公式本身就可能存在误差.指出了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实践中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其他文献
受大气吸收与散射的影响,电磁波沿大气-目标物-遥感器途径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造成目标地物反射辐射能量到达遥感器时被衰减,从而导致计算地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等关键参数带来较大的误差.利用LANDSAT-5的TM对CBERS-2的CCD1~4波段进行交叉定标计算,得到了CCD1~4波段的参考辐射定标系数,并对这组定标系数进行了验证.交叉定标计算结果显示CBERS-2中的CCD1,4波段的定标系数要好于C
土地已经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价格杠杆调控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城市地价分布信息的提取,可以量化反映城市地价信息,及时掌握城市地价的变化动态.城市地价分布信息的统计中,传统统计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样本独立与大样本,因地价信息空间位置的相关性和样本数量的有限性,往往得不到实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SpatialDataAnalysis,简称ESDA
为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土地调查工作,保证土地宏观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利用实证法和文献资料法,认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土地调查成果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料,发挥作用显著.应深刻理解当前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深远意义,高度重视土地调查工作,注重发挥该项工作功能,保证准确、快捷地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良服务.
以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为基础,本文通过建立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指标体系,对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退化状况的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索了一套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开展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利用本方法,完成了环北京地区50个区县的监测任务,为在全国开展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利用"3S"技术对土地生态环境调查旨在查清各类土地生态环境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生态环境调查的一般工作和程序,认为"3S"技术进行土地生态调查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并可以为土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利用、评价、规划、开发、整理、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技术,对大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进行空间表面模拟形成单因子栅格数据;在对栅格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得到各个单因子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权重,应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将各个单因子栅格数据以网格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在对评价结果分区方法上,开发了基于ArcObjects组件系列的分区模块,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区自动化.研究表明
本文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开发背景、系统设计和系统功能及运行方法.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统计的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而且可以作为所有土地资源调查遥感应用技术成果汇总分析的重要参考.
本文以MapGIS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对该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总体构建、内容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应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规划基础数据库、模型库、编制和管理等子系统的研究为重点;并初步提出了该系统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总体构建和主要内容,以及在今后的系统
论文对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路,认为应该把事务性处理模块与审批性管理模块分离,同时在数据库设计上保持高度一致.论文讨论了采用企业级的J2EE架构,即采用MVC(Model/View/Contro1)构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技术路线与实现方法,最后分析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数据质量问题关系到数据库建设成败和数据能否有效应用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分析了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土地利用数据的内在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最后介绍了自行开发的土地利用库质量检查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