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凝固对La2Mg(Ni0.85Co0.15)9Cu0.3合金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八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xu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真空磁悬浮熔炼和快速凝固制备了La2Mg(Ni0.85Co0.15)9Cu0.3 储氢电极合金,测试研究了快凝冷却速度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及快凝合金均具有多相结构,含有较多的(La,Mg)Ni3 相和LaNi5 相以及少量的LaNi2 相,其中LaNi2 相随着快凝冷却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快凝冷却速度的增大,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由铸态的 381.2 mAh/g 逐渐降为30 m/s 淬速时的349.4 mAh/g,但合金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5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从铸态时的54.1%增大为30 m/s 淬速时的64.6%;此外,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随冷却速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合金的活化性能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生物质的超临界水气化可直接利用高含水量的湿生物质制氢,而部分氧化气化可以提高加热速率,减少焦油和焦炭,提高生物质气化率,增加氢气的产量。本文在超临界流化床中,以生物质的模型化合物葡萄糖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氧化剂当量对部分氧化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氧化气化的主要产物是H2、CO、CO2、CH4。随着氧化剂当量的增加,气化率和碳气化率增大,气体产物中氢气的百分含量下降,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增加,氢
近年来,以硼氢化合物为基础的制氢/储氢一体化技术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1]。硼氢化合物如碱金属硼氢化物[M(BH4)n (M=Li, Na, K)]和氨硼烷(NH3BH3)具有较高的理论含氢量,NaBH4 的含氢量为10.6wt%,NH3BH3 则达到19.5wt%,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碱性或中性介质中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2-4]。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所用的贵金属(Pt, Ru 等)、
本文用X-Ray 衍射(XRD)方法研究了球磨后Mg3La 合金的吸氢前的结构,并研究了吸氢和脱氢后球磨后Mg3La 合金的结构变化。测得的压力-组成-等温曲线(PCI)表明球磨后Mg3La 合金在300°C 首次吸氢会发生分解,最大吸氢量可达4 wt.%,后续循环过程的最大吸氢量在2.7 wt.%左右。这里对其脱氢反应的焓和熵进行了计算。XRD 测试表明球磨后Mg3La 合金吸氢分解的生成物有M
本文基于氢在常规碳基吸附剂-活性炭上的平衡吸附数据,通过吸附平衡分析研究吸附氢分子间相互作用能随储存系统温度、压力、表面遮盖率的变化特点,进而达到探寻氢在碳基材料上适宜存储条件的目的。首先,依据容积法原理搭建试验台,在温度区间113 K~293 K、压力范围0~13MPa 测试氢在LY-1 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其次,根据格子理论推导通用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吸附平衡态的能量分析确定氢分子在吸附表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Ml0.88Mg0.12Ni3.0Mn0.10Co0.55Al0.10。XRD 分析表明,合金由CaCu5 型相,Ce2Ni7 型相和Pr5Co19 型相组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l0.88Mg0.12Ni3.0Mn0.10Co0.55Al0.10 合金的放电容量可以达到386 mAh/g,比同测试过程中的商品AB5 型合金(332 mAh/g)高出1
用冷坩锅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铸态La0.7Mg0.3(Ni0.85Co0.15)3.4 贮氢电极合金,并分别在1073K、1173K 和1273K 温度下热处理8h 得到热处理态合金,采用ICP-AES、XRD、三电极体系、显微硬度测试、SEM 及EDS 等研究合金的Mg 含量、相结构、电化学性能、显微硬度及相应电极的表面状态。ICP-AES 分析表明,合金的 Mg 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从2.3
采用XRD、等容法储放氢性能测试、SEM 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球磨工艺对TiZr 氢化物掺杂NaAlH4 材料的形态、物相、可逆储放氢性能。结果表明TiZr 氢化物掺杂NaAlH4 可以实现可逆吸放氢,其中球磨10h 的复合储氢材料在160℃、0.1MPa 放氢条件下,总放氢量达4.5 wt.%,40min 可逆放氢量超过3.0 wt. %,显示了良好的储放氢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TiZr
为了改善La0.75Mg0.25Ni3.5Cox (x = 0.4,0.6)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对铸态合金在0.3MPa 压力氩气保护下,进行不同温度(1123、1223 和1323 K)退火,保温时间均为10 h。X 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铸态及1123K 温度退火后合金主要由LaNi5、(La,Mg)2Ni7 相及少量LaNi2 相组成;退火温度为1223 和1323K 时,合金中LaNi
系统研究了(Ti-Cr)40V55Zr5储氢合金在真空热处理(1473K下保温2h和6h)改性前后的相结构及储氢性能。XRD及SEM分析表明,热处理前的铸态合金由BCC结构的固溶体主相和ZrCr2基第二相组成;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BCC主相的晶胞体积有所增大,除了BCC主相和ZrCr2基第二相外,还出现微量的富Ti第三相。储氢性能测试表明,热处理后(Ti-Cr)40V55Zr5合金的动力学性能和活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Mg + 10 wt%TiFe1-xCrx (x=0, 0.3)复相储氢合金,对比研究了球磨复相合金和球磨纯镁的微结构与储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纯Mg 中添加10 wt%TiFe1-xCrx (x=0, 0.3)进行复合球磨,可以明显提高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在相同温度条件下,x=0.3 的含Cr 复相合金具有最佳的吸放氢性能,其中在613 K 下的吸氢容量为7.14 wt%、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