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副高强度变化对台风变性的影响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49-2010 年共62 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NCEP 等压面常规资料,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变性台风和同一时期的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在70 年代末期东亚气候发生变迁的前后两个时期,热带气旋、变性气旋和副热带高压都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70 年代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和变性气旋都较前一阶段少,且70 年代后期的1,2 月份均无变性TC 发生.同时副高在70 年代后也呈面积增大、增强的趋势,副高西伸脊点也不断向西延伸,导致热带气旋偏西运动,加大了变性气旋侵袭我国台湾省、日本的可能性.进一步对台风频数和500hPa 高度场和温度场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70 年代前后时期相关关系差别较大,但都是低纬对流越旺盛、高纬南下的冷空气越强,越有利于变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冀东唐杖子金矿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探讨辉绿岩脉形成时的年代、成因和与花岗斑岩、金钼矿化的关系,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本文以东昆仑加当根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得出:加当根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属钙碱性过铝质花岗闪长斑岩。岩石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具有明显的花岗岩特征;岩体成矿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加当根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的成矿作用是岩浆侵入过程中,挥发份携带铜钼等成矿元素向顶部及外围运移。在与围岩接触部位,岩浆遇冷温度降低,其中的副矿物、暗色矿物、斜长石
本文选择了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孟恩陶勒盖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孟恩陶勒盖岩体岩石具有典型花岗结构,局部见有白云母,个别见石榴石,属于强过铝花岗岩,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同碰撞壳源s型花岗岩特征;其年龄数据为233.4士3Ma,属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范畴,因此,该岩体是在中三叠世同碰撞挤压背景下的产物,为华北板块与西
本文以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3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3号伟晶岩脉的成因有可能属于多期熔体注入成矿。3号伟晶岩脉并不是一个没有外界环境影响下的结晶分异体,而是受到了多期次的熔浆注入形成的,从而造成各带之间年龄、造岩矿物、岩石化学特征、温度和稀有成分的变化的分带性。
本文以桂东南属于钾玄质岩石的马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形成机制,得出:马山杂岩体为形成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的157.8Ma,为太平洋俯冲板块俯冲后反转和拆沉导致大量地慢物质上涌的背景下,中等亏损程度的地慢源区岩浆物质与富集的岩石圈地慢物质以及重溶的地壳物质共同作用的产物。
The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 which affected the Guangxi flash-flood-producing rainstorm of China in June 2008 is a quasi-stationary mesoscale vortex.Its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ECMWF 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江苏2011 年入梅以来首场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环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Hovm?ller 图分析方法,诊断Rossby 波下游发展效应对此次过程的影响,检验ECMWF 对Rossby 波下游效应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且存在较强的不稳定性。(2)副高脊线稳定位于23
Monsoon gy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In part I of this study,obs
会议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2011 年汛期6~8 月的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1 年汛期江苏淮南降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6 月14 日~29 日是梅雨阶段;7 月4 日~20 日为“倒黄梅”阶段;7 月26 日~8 月31 日属于夏季连阴雨阶段。(2)“倒黄梅”期间中低空温湿场互为反位相变化,多以低温高湿为主要特征,区别于梅雨期的高温高湿。
本文采用了NCEP 的GRIB 格式再分析资料,分析导致2009 年第17 号热带气旋“芭玛”和2009 年第7 号热带气旋“天鹅”路径异常的原因,并对比分析这两次过程的路径异常。“芭玛”的路径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为互旋阶段:在此阶段冷空气和西风槽的稳定少动,阻碍了“芭玛”的北上,当“茉莉”与“芭玛”之间的距离在1208km-1435km 之间,且处于鞍型场中,两者发生明显的腾原效应,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