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在不同转基因棉上取食行为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刺探电位(EPG)技术记录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保铃棉32B、双价转基因棉国抗22以及常规棉泗棉3号上连续生活10代前后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棉蚜在三个棉花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征波型基本相同,但各波型所占比例、重复出现的频次及平均周期表现不尽一致。棉蚜在单价转Bt棉上取食时,反映被动取食行为也即主要取食行为的E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高于在常规棉上,表示未取食状态的np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低于在常规棉上;双价转基因棉上与常规棉上无差异;而反映蚜虫刺探食物行为的C波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间均无差异。
其他文献
试验选11日龄北京鸭商品代雏鸭42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7个复重,每重复10只,各组肉鸭体重经检验没有显著差异。日粮钴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1.0、2.0、4.0mg/kg。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钴对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各钴添加组有降低死亡率、提高腿率和肉色的趋势。0.5mg/kg钴显著提高血液红细胞数(P<0.10);红细胞压积除4.0mg/kg组外,其余4
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家禽配合饲料中常用的饲料原料,包括能量饲料:玉米、小麦、次粉、麸皮;蛋白饲料:豆粕、棉粕、胡麻饼、鱼粉;矿物质饲料:石粉、磷酸氢钙、贝壳粉中的钴含量。结果表明:4种能量饲料只有小麦中钴含量可以测出,而且含量很低,玉米、次粉、麸皮中钴含量均低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低检出限10-6g;4种蛋白饲料原料中钴含量范围为1.082~2.227mg/kg;矿物质饲料原料中钴含
为比较饥饿法和无氮日粮法对肉鸭体重损失和内源干物质排泄量的影响,将40只成年樱桃谷公鸭分为未去盲肠鸭和去盲肠鸭两个处理,分别采用饥饿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肉鸭体重损失和内源干物质排泄量。结果表明:不论采用饥饿法还是无氮日粮法,去盲肠鸭体重损失极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鸭(P<0.01),饥饿法对肉鸭体重损失极显著高于无氮日粮法(P<0.01);去盲肠鸭内源干物质的排泄量极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鸭(P<0.01),饥
以大豆分离蛋白、淀粉、葡萄糖等为主要成分配制而成的缺铁半纯合日粮为基础日粮,分别添加3种铁源(硫酸亚铁、蛋氨酸铁、甘氨酸铁)0mg/kg、40mg/kg、80mg/kg和160mg/kg铁,研究其对仔鸡肠道铜留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源和铁水平对十二指肠铜留存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铁源对空肠铜留存量差异极显著(P<0.01);对回肠铜留存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铁水平以40
选用168只产蛋鸡进行试验,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产蛋鸡抗氧化机能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n-3PUFA/n-6PUFA比例分别为1:1,1:4,1:8,1:16,1:32,维生素E(VE)添加水平为30mg/kg和300mg/kg。在试验开始后第5周和第10周测定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比较了3~7周龄自由采食条件下AA肉鸡及白来航蛋鸡生长性能及其摄食相关的血液生化与激素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肉鸡采食量大、生长迅速的原因,并为进一步完善家禽摄食调控提供合理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鸡种间迥异的生长速度与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有关;7周龄肉鸡血浆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同日龄蛋鸡;4周龄肉鸡血浆瘦素水平显著低于同日龄蛋鸡水平,而血浆NP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染料木黄酮(GEN)对离体培养的鸡骨骼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用岭南黄羽肉鸡骨骼肌细胞接受不同浓度的GEN处理48h后,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EN对骨骼肌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不同类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鱼油和玉米油调控肉仔鸡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玉米油和鱼油组肉仔鸡血液脂蛋白脂酶(LPL)活性高于禽脂组。鱼油和玉米油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血液甘油三酯(TG)水平,提升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做供能利用、转化为活性物质或贮备。玉米油在提升LPL活性上表现出更强作用;鱼油在降低TG水平、增加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上活性更强。提示不同类型脂肪酸通过不同途径改善机体
化学合成农药自问世以来,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单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也带来了害虫抗药性、农药高残留、害虫再猖撅等严重后果。Bt制剂作为一种对人畜安全、无环境污染的微生物杀虫剂,在农林害虫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效果不够理想,药效期较短,杀虫速度相对较慢等局限性。由于各自存在着不足,促使研究者和应用者进行Bt与化学农药或其它生物农药的混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Bt
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能够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对其发酵液应用无机处理剂预处理,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出对马铃薯疮痂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七个组分,对组分Ⅳ进行进一步纯化,获得一活性化合物,经理化性质、质谱、红外、紫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其分子式为C20H38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