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2015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安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案例,进行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一个目标,两种途径,三个问题,四种方法"的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创建了专业实践从新生开始,工程项目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以项目为核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针对四年级学生职业规划的多样性,制订了柔性培养方案.整个学习过程围绕项目展开,核心技术和能力在做项目中培养,显著提升了学生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本文按照"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在整合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方面,探讨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下开展工程教育的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人才培养过程不同于商品生产过程,其相对于社会需求一般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滞后性.若教学大纲和
Arduino作为一款开源的电子原型平台,受到了电子爱好者的青睐.本文分析了Arduino开源平台在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可行性,并以一个基于Arduino的实践项目案例进行了可
针对当前"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改革后的"电机与拖动"课程教
调查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导和教条的工程训练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需求,强化培训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工科大学生所面临的一项难题和困境.本文以
会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本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开展给自动化专业的"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文中结合课题组多年教学经验及学院实际情况,把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
以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为对象,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构建了创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课程
教育部正式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
本文介绍一种融合物联网、互联网、手机APP、单片机等技术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嵌入式Linux的ARM处理器、ZigBee无线通信的CC2530单片机以及负责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