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高山药用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及其与光抑制防御的关系

来源 :2012年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唐古特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鸡爪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是主要的藏药资源植物,在医药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了三种药用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叶表光强和叶温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麻花艽的单位鲜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但其Chl a/b比值最低,这可能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有关;唐古特山莨菪和鸡爪大黄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没有显著差异,鸡爪大黄的Chl a/b显著高于麻花艽和唐古特山莨菪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在三种植物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鸡爪大黄对光能的吸收能力较强.在中午太阳辐射较强时,麻花艽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而唐古特山莨菪和鸡爪大黄的基本没有变化,下午随日间光强的减弱麻花艽的Fv/Fm逐渐上升;在正午时唐古特山莨菪和鸡爪大黄叶片光系统Ⅱ线性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PsⅡ略有升高,而麻花艽的在中午显著降低,表明麻花艽叶片可能遭受了强烈的光抑制.三种植物的qP的日进程与光强和叶温的日变化相似,在中午达到最高,即三种植物都具有较高的电子传递活性;中午前后唐古特山莨菪和鸡爪大黄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而麻花艽的上升较少;麻花艽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值呈单峰曲线,在中午光强最强时高于其他两种,下午随光强减弱逐渐降低,而唐古特山莨菪和鸡爪大黄的qNP在一天中变化不大,表明植物在一天中都在进行过剩激发能的耗散,对光合机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三叶鬼针草叶片为试材,研究了pH值、光照、温度、氧化剂H2O2还原剂Vc、金属离子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7时,三叶鬼针草叶绿素含量最高;光照导致叶绿素迅速降解;当温度大于80℃时叶绿素稳定性降低;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Vc对叶绿素稳定性无影响;Cu2+、Zn2+对三叶鬼针草叶绿素有增色作用,Na+、K+、Ca2+和Mg2+影响不大,而Fe3+和A13+减色作用明显.
为研究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L.)van Royen]的耐盐能力及其在NaCl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人心果在NaCl胁迫下的适应机制并为果树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法,分别用0、2‰、4‰、6‰、8‰NaCl溶液对人心果进行了胁迫处理,测定了人心果叶片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和SOD、CAT、POD的活性以及盆土
本研究通过不同抗性胁迫试验,从形态及生理角度对比分析了截叶胡枝子(Lespedeza cuneata)、日本胡枝子(L.thunbergii)、美丽胡枝子(L.formosa)与多花胡枝子(L.floribunda)4种胡枝子属植物的耐热、耐土壤干旱水湿及耐盐特性.综合分析表明,四种胡枝子中,截叶胡枝子、日本胡枝子较美丽胡枝子与多花胡枝子耐热性稍强;耐旱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多花胡枝子、美丽胡枝子、日本
月季品种耐热性存在差异,夏季高温致使不耐热月季品种不开花.从耐热月季品种中克隆热激蛋白基因,以期阐明月季耐热的分子机理,为改善月季品质提供有用基因;根据苹果和茶的HSP70基因两端序列设计月季RcHSP70两端兼并引物,从热激后耐热月季品种中克隆到月季RcHSP70,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月季品种中的热激诱导表达模式;为验证月季RcHSP70基因功能,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
为了探究本课题组培育的切花菊新品种粉贵人(Chrysanthemum×morifoliumFenguiren)和雪山(C×morifoliumXueshan)的耐盐性,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指导,本研究以这两个切花菊新品种及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黄秀芳(C.×morifoliumHuangxiufang)和神马(C.×morifoliumJinba)为试验材料,对这4个切花菊品种分别进行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
为了研究脱落酸(ABA)对牡丹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以乙烯敏感型牡丹切花洛阳红为试材,使用100μmol/L ABA及其5mmoL/L抑制剂钨酸钠各处理6h,对切花的开放进程、花径增大率、瓶插寿命、最佳观赏期以及乙烯释放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ABA可以促进洛阳红牡丹切花的开放进程,延长其最佳观赏期;钨酸钠处理则明显抑制了切花的开放,最佳观赏期也较对照明显缩短,但ABA和钨酸钠处理对切花衰老进程以
本文在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的现状的基础上,对莱芜市新建的农村居住小区的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比了市郊区几个比较好的居住区,总结出莱芜市新农村绿地的绿化特点,发现存在着绿化总量不足,且分布少合理;绿化水平不高。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加之基层林业绿化机构和队伍不够健全和稳定,农村绿化水平没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农村绿化总体上给人无序、档次不高的印象。不管从生态安全角度
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如何营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已经成为业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以花港观鱼公园中选取的7处样地为例,对不同树种和不同样地的长期固碳效益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杭州乃至其他城市构建长期固碳效益优良的园林绿地提供参考.在构建长期固碳效益优良的绿地时,应尽可能选择长期固碳能力强的园林绿化树种,例如乐昌含笑、珊瑚朴、悬铃木、沙朴、香樟、榔榆、薄壳山核桃、雪松、龙柏
优先路径研究是研究地下水分运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法直接观测并区分林地土壤基质和土壤优先路径,分别对染色区和未染色区观测到的土壤优先路径、植物根系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生土壤优先流过程中植物根系的作用及由植物根系形成的优先路径的联通情况.研究发现,降雨强度越大,优先路径染色区的表层呈现越加明显的宽区域聚集分布.雨强分别为25mm/d和60mm/d时,样地土壤染色区域表层
本文以红壤坡地百喜草覆盖、敷盖和裸露对照处理小区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了覆盖和敷盖这两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滞洪削峰效应.结果表明:百喜草敷盖措施产流滞后时间最长,其次为百喜草覆盖措施,裸露对照坡地产流滞后时间最短;从中雨型到大雨型,产流滞后时间稳定在159~123min.从大雨型到暴雨型,产流滞后时间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趋势:123~33min.从暴雨型到特大暴雨型,产流滞后时间稳定在33~23min.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