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语指示词naih“这”与zas“那”

来源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语属于量词发达的语言,与汉语方言的粤语、吴语一样,在单纯句中naih与zas不能独自替代名词当论元,只能用来指示、或限定名词,做指示限定的作用,在分类上应该称为指示词(demonstratives),在《语法调查研究手册》(刘丹青,2008),将此词类用来做定语的指示词归为“指示形容词”.通过水语naih与zas在词组、短语、句子关系中,不同词汇功能、语用差异,将水语naih与zas在语法功用分五种,分别是1.指示形容词,指示限定名词.2.限定状语、补语的指示词. 3.连接词,在复杂句中做引导词与连接词.4.指示代词一在特殊情况,替代主语、宾语或补语. 5.在口语篇章中透过转换指示词,说话者转换强调的主题.1、2类是水语naih与zas在句子中最基础的词类,也就是起指示限定名词的指示词而3、4、5类都是属句法层面的功能,与语境语义有紧密的联连.在水语词典中,naih与zas的分项词义词类,可以有形容词、指示限定词、代词、连词,甚至naih本身还有时间名词“现在”的语义.许多的民族语言语法文献,常常对壮侗语族的指示词“这”、“那”,大多归为词类“指示代词”.水语的naih“这”和zas“那”,基本词类若归于“限定词”(determiner)或“指示词”(demonstratives)更为合适,虽然二者也有指示代词的功能,但以指示代词为基本大类,容易误导对naih和zas的认识.
其他文献
“美国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4AYY005)是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年重点项目,也是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与美国三藩市大学现代及古典语言学系签订的一个合作项目.项目由中美两国,具体由中国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与美国三藩市大学现代及古典语言学系合作进行.项目的发起者为暨南大学的陈晓锦教授与美国国防语言学院的林柏松教授,负责人为陈晓锦,主要参加者还有美国三藩市大学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中的语音结合特点及其和谐现象。
蒙古文输入法发展至今,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本文在分析总结中文及其他语种输入法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蒙古文输入法自身特点的可全自动评价蒙古文读音输入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先阐述评价的必要性,再依次介绍评价相关工作、相关概念定义、评价语料库构建、评价算法详解、评价结果分析等内容,最后进行总结展望。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基本量化输入法优劣,且评价语料库易于扩展。本
蒙古语数字系统是十进制系统,其周边最重要的文化群体是汉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些文化的数字系统也是十进制系统。但是三者之间在某些细节上有所不同,比如计数单位的一些方面。正因为周边文化影响作用,蒙古语的不同方言群体之间的数字计数单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导致了语言分支之间的差异,而且已经成为不同方言土语的主要的差异性标记之一。这些差异是语言文化接触的结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受西方文化或者俄罗斯文化影响深刻的蒙
蒙古语父系祖辈血缘关系亲属称谓包括表示上下八个等次辈份的十六种说法,是蒙古语词汇,特别是蒙古语亲属称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依据蒙古语父系祖辈血缘关系亲属称谓在蒙古语中的使用特征,以及在有关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情况,对其进行了语义结构、构词类型、历史演变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
杜尔伯特次土语属于我国境内蒙古语标准音范围。杜尔伯特旗即四子王旗,是与蒙古国接壤的我区边疆地段。这种地理处境使杜尔伯特次土语语音有着独有的特点发展着。利用声学分析方法去系统地研究蒙古语各方言土语及次土语语音是我们语音学研究的迫切需求。乌兰察布市杜尔伯特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杜尔伯特次土语语音声学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研究将填补杜尔伯特次土语语音声学研究空白,同时能够为建立蒙古语各方言土语数据库统一
朝鲜语罗马字标记是通过文字的语音复原技能、利用罗马字母来标记朝鲜语。这是有助于外国人理解和掌握朝鲜语和朝鲜文化的重要手段。朝鲜语罗马字标记法的制定,有利于朝鲜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对朝鲜族的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
广西的壮汉双语教学推行三十余年来,有过辉煌的成就,但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因而有必要深入思考壮汉双语教学的问题: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在嬗变,其宗旨越来越合理,但其衰退有多方面的原因,要重点从四个方面去寻找壮汉双语教学的出路。
彝汉语种有相当部分同源词,由于音变严重,同源痕迹模糊,甚至隐藏同源痕迹,使人产生非同源的感觉。同源词顾名思义,就是有共同来源的词,同源有两种方式,一是彝汉语言未分化前的共同语词;二是彝汉语言分化后一种语言借另一种语言使用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