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蠕变效应

来源 :第35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工作面推进速度对支架工作阻力有较大影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工作面非生产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并没有维持不变,而是在缓慢增阻,目前没有相关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对比岩石蠕变曲线和在非生产期间支架工作阻力曲线的相似性,通过岩石蠕变特性和理论模型,分析不同时期(检修、长时间停产)支架工作阻力"蠕变"特性,并以崔木煤矿2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西原简化模型分析了支架阻力与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检修期间和长时间停产期间支架工作阻力与时间关系符合简化西原模型蠕变方程,且不同支架间拟合曲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说明工作面非生产期间,顶板蠕变活动是影响支架工作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拟合曲线相关度较高,说明通过该理论利用已有数据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支架工作阻力(在同一循环内).研究结果解释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支架工作阻力的原因,也为预测支架工作阻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风电高塔越来越多的在地震活跃区兴建,风电塔的抗震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建设在软土地基上的结构振动周期增大,会加剧风电塔这种高柔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对一座某1.5MW风电塔结构开展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采用ABAQUS建立一个包含土、基础、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且在计算中考虑土的塑性.通过反演土层地震波,对比分析地表和土层输入地震波条件下的风电塔地震响应.结果
耐震时程法是通过施加幅值不断增大的人工地震动而得到地震响应的动力分析方法.为探索耐震时程法能够通过少量分析获得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响应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考虑结构非线性、桥台以及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三跨简支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合成了符合中国桥梁抗震规范反应谱的耐震时程曲线,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耐震时程曲线输入下桥墩、支座、桥台和桥面板横
为克服传统屈曲约束支撑加工周期太长、自重较大、容易产生填充料浇筑不密实及节点连接施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钢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该支撑采用全钢直接焊接而成,内部核心单元为两块彼此不接触的芯板构成,可以将节点板直接插入支撑两块端板之间进行焊接连接,现场施工难度较低.针对该新型支撑,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芯板宽厚比、芯板与外套筒间隙以及摩擦系数等影响因素进行
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因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工程界的重视,本文研究的新型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加工制作过程中容易保证质量和精度,内核单元的震后损伤修复替换可以通过剖开纤维材料分离外包约束单元实现,并且外包纤维较外包钢管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本文基于ABAQUS建立了防屈曲支撑的有限元模型,并且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得到了很好的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对影响防屈曲支撑整体稳定性能与局部稳定性能的参
本文通过应用运筹图论中求P-重心的方法,重点研究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实测时的测点优化布置问题.具体操作是通过求解P-重心问题下界的算法实现.同时通过一个高层建筑动态响应的实例具体说明本文方法.并通过计算得出,应用本文的方法得到的结构的风致响应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屈曲约束支撑克服了普通支撑受压屈曲的缺点,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和较好的延性.结合某实际酒店工程项目,通过数值弹性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了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与屈曲约束支撑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在高烈度设防地区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的设置减小了剪力墙的墙体厚度,增加了结构的抗侧刚度,避免了结构底部墙肢出现受拉情况;在多遇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处于弹性状态,为结构提供侧向刚度;在设防地
研究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技术对于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研究提出了土石坝体下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协调技术.该技术考虑了工作面推进方向、开采尺寸、工作面位置、开采顺序和推进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在计算了厚煤层协调开采后坝体的移动和变形值的基础上,研究了土石坝体采动影响程度;在开采过程中,在坝体上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对坝体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土石坝体采取一些维护
为确定相邻两工作面共用外错高抽巷合理布置层位,建立了外错高抽巷采动影响力学模型,基于工作面覆岩采动裂隙和采动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层位高抽巷采动效果,确定了外错高抽巷合理的布置层位.首先,分析了工作面上端头不同层位垂直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高抽巷合理外错距离为25m.其次,分析了外错高抽巷布置在项板20m、25m、30m不同层位处2次采动影响时外错高抽巷围岩变形效果及应力分布规律、覆岩采动裂隙分布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面下端头支护难度大且安全隐患多.大倾角中厚煤层综采面下端头采用全封闭的横式端头支架支护,确保了工作面下出口行人安全;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面下端头通过圆弧过渡段布置将其简化为水平工作面下端头,消除了工作面下端头顶底板三角区和飞矸的冲击隐患,采用一主两副三架一组或前副后主两(或前两副后一主三)架一组的端头支架支护,有效遏制了支架的倒滑和刮板输送机的整体下滑.工程实践表明,这三种端头
矿山地下开采引起的覆岩与地表移动,如果把工作面开采视作一个系统,覆岩与地表移动视作系统的输出,则影响这个系统输出的唯一外界因素就是开采速度.开采速度是影响地表水平移动加速度的主要因素.开采速度决定着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附加应力,提高开采速度将加剧地面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因此在建筑物下开采时,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条件、地表移动规律、建筑物抗变形能力,优化设计出合理的开采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开采对地面建筑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