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减灾效益及其营造技术研究概况

来源 :2005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防护林重要类型,本文列举了红树林保护海岸、减少台风暴潮海啸所造成的灾害,以及净化近岸海水的事例;概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造林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实验采用砂培方法,从单株鲜薯重、钾素经济利用效率及品质三个方面对生产上常用的七个马铃薯品种对低钾胁迫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钾处理与正常供钾处理相比较,马铃薯品种的单株鲜薯重下降的幅度和钾素经济利用效率上升的幅度存在基因型差异;以淀粉、还原性糖、Vc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品质指标对各品种对低钾胁迫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这四个指标也呈现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但同一品种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表现出多样性.初步
马铃薯作为一种高产、高效作物,洛阳市常年种植面积4012hm2,其中露地面积3300hm2,保护地面积712hm2.因不同的气候条件在当地有一季作和二季作,南部高海拔山区以一季作为主,用途主要是为农民提供粮食和淀粉加工,品种有中薯3号、4号,郑薯5号、6号,超白,诺兰,安薯56号;近郊县区以二季作为主,用途主要是为城乡居民提供蔬菜,栽培品种有费乌瑞它、东农303、中薯3号、4号,郑薯5号、6号,超
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齐齐哈尔市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3186km2,其中耕地面积18.7万hm2,境内辖9个农林牧渔场,4个驻军农场,15个乡镇,122个行政村,666个自然屯,农户9.5万户,农业人口36.7万人.200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96元.克山县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以马铃薯"克山白"(克新1号)闻名全国,群众种植经验丰富,自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齐北铁路中段,距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120km,地理位置东经124°50′~125°42′,北纬47°16′~48°02′.县辖5镇11乡,148个村,总人口49万人,农业人口36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2.12万hm2,土壤多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土质肥沃;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460mm左右,≥10℃有效积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缘,松嫩平原北端,幅员面积6674km2.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3万hm2,主栽作物有大豆、马铃薯、水稻、玉米和甜菜.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4.6万hm2以上,总产120万t左右,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5年马铃薯实际播种面积5.2万hm2,预计总产150万t.讷河市马铃薯无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县级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马铃薯生产规模大,
黑龙江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达到42.58万hm2,种植马铃薯农户约400万户,涉及人口2000万,马铃薯已列在大豆、玉米、水稻之后,成为第四大作物.由于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优势,发展马铃薯产业化能有力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经之路,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发展马铃薯产业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
传统扶贫产业的概念被打破,成为一方群众利用区位优势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马铃薯过去一直是解决南部山区温饱问题的扶贫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马铃薯产业从过去的简单解决温饱转变为重要的致富产业.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13万hm2,单产水平2004年为1100kg.近年,中早熟鲜食马铃薯又悄然兴起,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增长势头强劲,使马铃薯生产由山至川,成为产业
近几年来,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声公司)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资源优势,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原则,在国内马铃薯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的精心呵护和指导下,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形成了马铃薯引进、选育、组培、扩繁、推广、销售、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变,从而为我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省内大部分地区适宜马铃薯种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省就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专门制定了优质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马铃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04年,全省播种面积53万hm2,鲜薯产量超过80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定西是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2004年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人均收入408
8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生产形式在农业生产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无法大机械作业、土地板结、生产成本高、单产低、规模化程度低、先进配套技术无法应用、投入不足等,特别是象黑龙江省这样土地连片面积较大的农业地区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改变现有的千家万户小生产无法面对千变万化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