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慢性膝关节软组织疼痛疗效观察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浮针医学大会、第五届浮针医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肥胖女性最多见.由各种急慢性膝关节劳损自身免疫,风寒湿邪侵袭,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等原因引起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15年开展浮针以来,采用浮针和传统疗法对比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24例,经临床观察,浮针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不管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住院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疗程为10天,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后,随访对两组进行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20分法、VAS评分且在一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采用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来本院康复科就诊的36例SUI患者,采取浮针治疗的方法,在下腹部及大腿部内侧部位查找患肌、进行扫散及再灌注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经过36例SUI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不同次数的治疗后,症状均获得明显疗效,无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浮针疗法治疗女性SUI安全、损伤小、治愈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对其主要患肌(MTrP)进行浮针扫散,并同时配合相应的再灌注活动,治疗次数3次为1疗程,1~4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经过1~4疗程不等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去年在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进修学习时,符老师讲到浮针疗法不仅仅限于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和中医有较高的重叠性,也就是说部分中医的适应症同时也是浮针的适应症.所以在以后临床中笔者每每留意,遇到慢性疑难杂症,采用浮针治疗,果然效果斐然,现录三则病历,供同仁参考.
局部怕冷症是指以身体局部某些部位的严重畏寒怕冷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局部怕冷症属于疑难杂症,患者往往由于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引发心理疾病.本人通过浮针治疗20余例局部怕冷症的临床实践,提出"患肌引起局部感觉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局部怕冷"的新思想,并对局部怕冷症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病因病机、浮针治疗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借鉴.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鼾症(俗称:打呼噜)的疗效.方法:对27例鼾症患者采用浮针疗法.结果:治愈19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鼾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浮针医学是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种非药物的绿色物理疗法,在局限性疾病的周围横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并进行了大面积短暂扫散,通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的自愈力而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它有着独特的以肌筋膜激痛点为理论指导,细胞饥饿学说为思想的一种现代针灸的拓展.一直以来浮针医学被应用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上,并且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医患所接受,本人在临床应用上发现其对内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浮针是符仲华教授发明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浮针疗法是根据MTrP所在肌肉(患肌),在患肌周围区域的皮下浅筋膜层进针,通过对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浮针扇形扫散,大面积牵拉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诱导释放并传导生物电信号,改变细胞组织的微观电生理,迅速解除肌肉及筋膜内高压状态,以提高局部血液循环。扫散过程中配合再灌注活动,使相关肌肉不断的舒张和收缩,使得局部较静止状态更能得到灌注,如此反复,形成缺血再灌注的状态,
经行头痛,中医病名.是指每次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消失,称为经行头痛.多发于行经妇女.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笔者自2016年5-2016年8运用浮针治疗经行头痛18例,效果满意.
10例输尿管结石伴积水、绞痛患者,针对患肌进行浮针治疗,其中五例上半场治疗结束疼痛迅速消失;三例首诊治疗明显减轻,疼痛可以忍受,第二天复诊后未复发;另一例治疗当时效果非常好,间隔9个小时后复发,疼痛较前有减轻;仅一例无效.浮针治疗输尿管结石伴绞痛有确切的疗效,其机理是通过浮针疗法解除输尿管痉挛,具有快捷、速效、安全及经济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