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探究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化学分会场暨福建省化学会2008年第15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_ideali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自然学科都是通过在探究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仅通过讲授知识,记忆、背诵陈述性知识和演示实验,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探究既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特殊实践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应该转变观念,创造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化学课堂中的探究教学,提高学生化学学科能力.
其他文献
系统研究了欧盟新玩具指令对EMC的新要求,详细介绍了如何从电路设计、器件选择、工艺、布局布线等技术层面综合提高电动玩具EMC性能的设计思路.对输欧电动玩具产品质量的提高有指导作用.
用C1化学路线的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并加氢制乙二醇技术,是原料路线最科学、资源利用最合理、明显优于石油路线的一项重大C1化学技术.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全部采用工业原料进行研究和开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研究开发成功三个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和六部份配套工艺技术,申请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具有全套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经过与江苏丹化股份公司的成功合作和共同开发,"C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化性疾病,AD分子病理机制的阐明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是多学科共同努力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以口淀粉样多肽(Aβ多肽)为中心的AD分子病理研究是当前最活跃、最具争议的研究领域.本文利用高分辨液体1H-NMK研究组氨酸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Zn2+与组氨酸上咪唑环的3位N的孤对电子配位成键;
以SBS作为基膜材料,SBS先磺化再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SBS主链上引入丙烯酸(AA)链段、侧基苯环上引入磺酸作为阳膜(记为SSBS-g-AA);在SBS主链上接枝N,N-二甲胺基丙烯酸乙酯(DMAEMA)链段作阴膜(记为SBS-g-DMAEMA),用流延法制备了SBS双极膜(记为SBS BM).SBS双极膜作为阴阳两室隔膜应用于成对电解制备乙醛酸.实验结果表明,以饱和草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作阴极液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St)-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AA)-二乙烯基苯(DVB)乳胶粒子,用酸碱处理法处理成多孔结构,合成出粒径约为0.24μm的高分子微球.通过粒度测试仪、SEM对材料表征.研究了微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以及pH值对微球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粒子的粒径分布基本不变,比表面积增加了近1倍.其吸附过程符合吸附动力学方程.
采用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过硫酸铵(APS)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碳酸钠为发泡剂,聚氧化乙烯一氧化丙烯(PF127)为泡沫稳定剂,用羧甲基纤维素钠(GMC)接枝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合成了CMC-g-(AA-co-AMPS)超大多孔水凝胶.电镜分析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超大多孔结构.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凝胶吸蒸馏水倍率可达1281g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以及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了PVA-PAMPS-PAA三元互穿网络型(T-IPN)水凝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当PVA含量较低时,PVA能均匀地穿插于凝胶网络中,形成完善的IPN结构;当PVA含量过高时,部分PVA结晶使得凝胶出现相分离.随着溶液pH的升高,该三元互穿网络型水凝胶在pH=10左右出现体积突变,表现出pH敏感性.同时
利用双波长荧光法研究了溶解态的菲、芘、苊烯三组分多环芳烃体系的生物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其他两组分多环芳烃的存在会对其中一组分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多环芳烃的混合影响了微生物的驯化过程及降解速率.在混合组分中,所用两种降解菌株对菲的降解均被促进,而起对芘或苊烯的降解均被抑制.
用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将丙烯酸(AA)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制备出高吸水性材料,研究其酶降解性能;对降解前后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MC-g-PAA高吸水性材料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可发生降解,当酶浓度为0.10g/L、温度为37℃、pH值为5、氨水中氮与CMC的质量比为0.027%时材料降解率可达32.8%;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材料降解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针对基础化学实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大多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的现状,提出建立绿色化学的思想,通过改进仪器、实验装置、化学药品和采取非实验室操作的仿真实验及开展微型实验等防实验污染措施的教学改革,旨在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保障实验指导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